曲阳县隶属保定市,位于华北平原西部,太行山东麓。曲阳县位于北京经济圈,辖13乡5镇,总面积1083.7平方公里,人口60万(2012年)。
地处太行山、燕山山脉集中连片贫困地区,工农业发展有限,但得天独厚的条件孕育了曲阳独特的文化体系。2015年,曲阳成为河北省文化产业“十强县”,第三产业比例为17.2: 35.8: 47。第三产业已占曲阳县域经济的半壁江山,发展质量和效益不断提升,产业结构更加优化。
2015年,曲阳县总产值达67.8亿元,雕刻行业总产值达70亿元。瓷器行业的发展趋势也是迅猛的。
秦朝统一中国后,实行县制,始皇元年(公元前221年)设曲阳县,隶属巨鹿县。
曲阳县西北部包括阜平县东北部。
高第元年(公元前206年),设衡山县,属曲阳县。后改称常山县,以避衡之讳,曲阳县属常山县。当时巨鹿县也有下曲阳(今进贤县、藁城)之名,故与之不同。
文帝元年(公元前179年),曲阳加“商”字,称“商曲阳”。上曲阳郡的名称在文字记载中最早记载为《史记灌婴列传》。
汉景帝三年(公元前154年),“七国之乱”被平定,常山郡被废,上曲阳郡仍属中山国。新莽时期恢复常山郡,改名常山亭,属曲阳。
西汉时,县境西北达樊氏、灵丘、广昌,东达涟水(今唐河)。
三国至晋朝,曲阳属常山县。北太平真君七年(446),上曲阳县并入新市县,称新市县。宣武帝景明元年(500),恢复曲阳县,属定州钟山县。北天宝七年(556),下曲阳改为藁城、谷城两县,上曲阳县去掉“上”字,改称曲阳县,隶属中山县。
文帝六年(586),曲阳县因石多,改称石邑县,次年改称衡阳县。属献县(今正定县),黄凯三年(583)属定州,大业三年(607)属裕陵县(今定州),大业九年(613)属莱文县(今莱文东)。
唐天宝元年(742),衡阳县属河北省定州市夷陵县。天宝末年“安史之乱”后,定州被藩镇割据势力统治,曲阳属真定。唐十五年(820),因忌讳唐穆宗恒力的名字,衡阳县改称曲阳县。
北宋的曲阳县隶属河北西路定州市博陵县。郑和三年(1113年)设中山府,曲阳县属之。宋熙宁九年(1076年),郡东北军城入唐县,郡至通天河谷。
金昌四年(1193年),曲阳县西北、行唐县北部划归阜平县。
毛泽东十一年(1216年),曲阳县升为衡州,辖灵寿、阜平、行唐、杜青(王度)。
唐县、曲阳县隶属中书省中山府。
宋太宗十一年(1239年)降为曲阳县,属中书省镇定路,元十二年(1275年)改为保定路。
明代,曲阳县属定州管辖。
清顺治十六年(1659年),阜平县东吴社并入曲阳县,康熙二十二年(1683年),原董
民国三十一年,李涛、杜诗、东庄湾、横河口、管城、田家坎、南屯庄、北屯、夏商、丰山庄、西王庄、罗庄、赵家庄、南府城、北府城、岸、少地等18个村划归曲阳县。同年十二月,在贾寨、石塘。同年,曲阳县唐县除李涛、横河口、田家坎外的18个村划为唐县。
1949年,曲阳县改为察哈尔省建平特署;5月,改为保定地区;7月,恢复原建制,隶属保定地区;8月,并入定县;十月属定县府;十二月,行唐县石城村归曲阳县。
1994年底,保定市与市合并,归保定市管辖。